close

16487782_261741610927786_3453827513063988598_o  本文所有照片All by Ray 媽 - 感謝您  

 

【關於孩子與生俱來的音感,和節奏感】

 

這篇文章老師一直惦在心頭好想寫出來,因為它彷彿是我自己小孩的寫照呢

 

最近教課忙碌加上年假,現在開始我想寫些好文章來充實自己的教學記錄 。

 

======================================================

 

我想幾乎所有孩子在聽到音樂的時候 搖滾,舞步,快速樂曲,鼓聲,悠揚旋律…

 

他們都會自在的擺動身體吧,尤其是我自己的孩子很愛如此展現。

 

每天孩子從幼兒園下課回家,我陪他"玩"的第一件事是放音樂跳舞來扭動一下

 

我這個媽咪放的音樂是…(我和孩子大約會跳個10分鐘左右)

 

大溪地的舞蹈音樂,非洲的打擊音樂,啦啦隊的節奏音樂 …

 

(動畫音樂我會放,較少) 來到收尾一般是瑜珈靜坐的音樂。

 

真的‧‧‧。

 

或許因為我教幼兒啟蒙,孩子接受有反應的訊息時

 

我必需下意識給予回饋,女兒對於節奏感的反應讓我當下湧出好多教學靈感 …

 

身處幼兒教學第一線,我個人有個觀念(選擇)想傳達給大家

 

如果孩子不是以後要走音樂本科的路線

 

4歲零1個月學鋼琴,和5歲零1個月學鋼琴,這二者在過一年後並沒有差別太多

 

我是說真的…。

 

4歲或5歲在鋼琴個別課<能彈出曲子>和<能彈出曲子的音樂性>,絕對是兩碼事。

 

前者,你想給孩子幾歲學習看五線譜彈琴,幾歲開始都行,但也止於彈出琴鍵聲音

 

後者,你得依照孩子生理發展週期來教,如果發展和做法正確了,

 

大腦和身體透過音樂性的訓練絕對能讓孩子彈琴時,大腦有畫面彈出曲子的意境來

 

肢體節奏性,絕對能讓孩子把舞動,跳躍,沉寂,靜止在琴聲與音樂中表達出來。

 

我是這樣帶我的孩子(一般人眼裏的鋼琴老師的孩子也只是孩子)

 

不管在他面前我是媽媽,還是他的老師,我都只是放任她去感受捕捉 !!!

 

其一、我的孩子現在不會用鋼琴彈出完整的鋼琴小曲,例如小星星或兩隻老虎…

 

原因是我不想傷害孩子的發展和樂趣,並且我也不想這麼早就教他服從這件事。

 

例如 : 雙手放這裏手站好,按下去這個和那個,眼睛看線線和圓圈,彈我說的鍵盤

 

這件事不該發生在4歲孩子的音樂學習課程裏。

 

學會服從對4歲孩子完全沒有幫助,也只會透露大人們的貪心和無知

 

其二、我可愛的孩子,他很愛用一組音階的所有音當起頭,啍唱自創的小曲+移調 

 

其三、我的孩子最近學會cdefgabc的上行排列,他在老黑爵身上"按出"音階

 

但是孩子知道旋律是音高和節奏組成,只要他喜歡,任何"按出來"的音都能被

 

唱成一首曲子,唱比彈更適合表達幼兒心裏想要的旋律

 

其四、我的孩子現在會看出基本的音樂符號,但是我沒有教他讀五線譜認音符

 

倒是節奏讀譜節奏拍奏Echo節奏旋律記憶的遊戲.他可以玩到2小節的程度。

 

其五、我個人很滿意他的發展,孩子自己用他會的方式表達音樂,我的工作是陪伴

 

並將這些小泡泡串成大圓圈,告訴孩子這就是音樂,音樂可以拆解,

 

音樂可以讓你開心的玩,組合,發明和模仿創新。

 

其實我一直對下面這問題有所困惑 : 

 

在台灣為什麼大家都把"看五線譜彈出音高"和"學鋼琴學音樂"畫上等號 ??

 

這二者本質和發展上完全不同 !!

 

以我自身的想法是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音感和對音樂的想法,對音樂的好奇心,

 

對音樂呈現的方式,將音樂拆解再重組的過程‧‧‧

 

這些埋伏在幼兒發展上的音樂喜好,感受力,敏銳度,記憶性,才是將音樂帶出

 

孩子生命樂趣的要素。

 

歐美國家深知這一切,光看這二年在FB跑的動態文章

 

大家猛推猛讚的音樂帶給大腦的刺激,學音樂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等

 

這些文章在台灣大家欣賞,但面臨選擇時,卻又貪心的扼殺了孩子的 "夢想"

 

真的好可惜 (其實我想說的是愚蠢,因為非專業的人看不出其中的傷害性) !!!!! 

 

鋼琴演奏絕對是深奧的一門藝術,光是以坐在鋼琴前想讓聽眾進入作曲家的世界

 

這駕馭能力和傳達技術絕對非常人所能 (學音樂的我非常知道這種艱苦)。

 

而在幼兒音樂教育,5歲以前個人專業看法認為要培養的是性向發展

 

5歲開始甚至6歲來教看譜認音,才是大腦成熟事半功倍的學習階段。

 

話再說回節奏感,我的孩子在琴房聽著我彈巴哈觸技曲,用他可以的身饇

 

轉圈跳舞對著鏡子,自己登登登的啍唱,斷續唱跳完四個樂章包含慢板 。

 

比較讓我吃驚的是,我的孩子曾經聽我練貝多芬的奏鳴曲

 

他可以用類似模仿指揮家的手臂,表現出貝多芬喜歡在樂曲橋段間用和弦行進

 

帶出高潮準備回到再現部的那個激動感覺 (當然這首他是朗朗上口的啍著)

 

這才是給孩子的音樂刺激啊…我特別喜歡看他偷瞄媽咪(我)練音階的樣子

 

再回到節奏感這件事,從懷孕胎教就能看出孩子天生就有節奏反應這件事

 

而且仔細看長期有在聽音樂,或喜歡自己跳舞玩樂的孩子

 

他們聽音樂的律動點都是正確的,強拍絕對是他們用力耍頭或扭動的timing

 

孩子已經做對,又與生俱來的東西,我們怎麼不加以延伸發展並捕捉它呢

 

要知道有多少上了小學和琴藝不俗的大孩子,在我這兒的前幾堂課

 

就是學不會用" 手臂"和"腹部核心" 的運用彈出一個有勁道的強音 !!!!!

 

彈琴絕對會用到大腦聯想情境和身體來控制音色 (我,直到現在仍練習這件事)

 

大腦和身體的學習,年紀越小來進行音樂或律動的啟蒙訓練最好

 

最高竿(我最近寫文迷上這兩個字…哈)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捉住這些好東西

 

父母要做的事是 : 創造學習的環境和尊重老師為孩子設計的情境教學。

 

類似結語的標題,這種文章我記錄過1,2次就不在此重提 !!

 

為人母的我深深瞭解來到琴房找我上課的父母們的心,看我寫完這些文字

 

下次您們聽老師說〝我懂〞的時候,相信你們會知道我真的懂,好嗎。

 

還有,下次等候我有靈感回答問題的片刻,再給我多幾秒我會更有fu。

 

孩子是不同的獨特體,真正有教學技術的老師會給予孩子本身欠缺所需要再發展的

 

並瞭解教學本身是一種媒介,讓孩子完整的發展才是音樂教學的目的。

 

" 給孩子他所需要的,而不是給老師所知道的 "

 

" 我們所知永遠有限 " 這句話是我最尊敬的老老師送我的,我非常敬佩老師。

 

 

       14449926_187215351713746_3289395489994686827_n (1)    14484912_187215518380396_6046347355892515474_n 

 

  

文末放上幾張大人小人high翻天的音樂活動照片 

 

是我在教學上有想法有需要,就會通知在某堂課把家長集合一起開個趴

 

目的是刺激一下大人們的想像力和音樂感受力。

 

Maggie老師給大家一句話  :  

 

親子關係需要融合與互動,爸媽若能被教育而學會〝如何引導與陪伴〞

 

這才真的是教育上的絕配與完勝 !!!    

 

ps : 老師我不年輕了,教學邁進第17個年頭的我已經40歲囉 

 

只是學生們都說我看起只有30左右,每次都令人都好開心耶 

 

本文所有照片All by Ray 媽 - 感謝您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ano maggie  的頭像
    Piano maggie

    Pianomaggie Musical Jewelry Box

    Piano 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