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Period
Chinese composer : Tan Dun "Staccato Beans"
====================================================================
(攝於2017/11月小型實習音樂會之一)
在11月底和大小孩學生完成演奏觀摩和音樂理解討論的小型音樂會
原則上五位學生各自準備一套4-5首背譜的曲目
必需包含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樂派的曲子各一,以及練習如何簡單介紹曲目
和觀摩彼此的演奏方式。
(上面曲目表只需要白紙黑字,重點是能說出樂曲的簡單介紹)
也讓學生自主性準備曲目給老師,教導學生去發掘更多曲子和作者相關的訊息
當天我聽下來曲目算多的了,而且他們不分年紀但屬於彈奏程度相近
在音樂會之前的課堂我也仔細將用不同樂派的彈奏技巧來教導他們
這對大小孩學生來說都是很大的進步,對我來說也是教學上的良性刺激
過程當然也有拼心臟的插曲出現…所幸一回生二回熟給它漸入佳境收尾了。
雖然嘴上嫌你們(曲目介紹的不夠詳細,背譜還得再更熟),心裏還是很欣慰
這對老師來說不算太累(哪比得上年度學生音樂會的1/10…真的大概是)
在1對1琴房之外的觀摩分享是希望你們學會珍惜這些資源,所以老師我捨得先給了。
Maggie老師的學生除了定時鋼琴課,每隔數月有程度分級觀摩彈奏的實習音樂會
這幾年我的學生收得少,也希望教學可以再細緻一些(對於後補的家長,仍謝謝大家)
前陣子碰巧有機會和二位年輕輩老師認識,大致上有所共識的地方都是音樂教學
的環境在進化,他們一位教小提和鋼琴(能力好又有熱忱,學生家教課總是接不完)
一位在準備教育碩士的學業(邊教鋼琴和幼兒音樂課,人氣很受歡迎的老師)
我們聊到現在的家長思想上比以前更進化翻轉,懂得讓孩子學音樂而非只學彈鋼琴
也很樂意陪孩子上鋼琴課或聽些音樂會,聽音樂講座,這些都是很棒的現況…
和他們相處提醒我自己教了十八年的琴,時代變了,家長和孩子也和十年前不同了
,還好我沒跟大環境脫節甚至我的腦袋越來越清楚(謝謝我的老老師給我很多鋼琴
教學上的眉角和實務操作讓我一再提升)
這邊也分享一些給新手老師進修的想法,主要還是要看老師個人專業所需
(停看聽機構的教學法和小提琴講座,功學社芬貝爾教材研習,
,奧福教學法和達爾克羅茲系統)這些都很不錯,從幼兒到成人學生甚至準備
升學考試都很有幫助(音樂科班升學考 我推荐致凡音樂院)
學習琴藝和音樂理論,同時訓練專注力,耐挫力,鑑賞力,陶冶性情…等
學音樂彈琴確實能培養孩子課業之外的人格發展,就像這次學生準備習音樂會的過程
也是累積了幾個月課堂和我討論彈奏問題,技巧分析,樂譜的理解和作曲家簡要認識,
這樣才完成一套曲目來演奏並觀摩。
這就是平時課堂我們逐步完成的方式,曲目也是練熟過關才從中挑選出來的舊曲
有明顯感覺學生進步了,動機強的幾位在聚會中挖寶學到很多鋼琴作品的知識
尤其一趟聽了4-5首現代小品,耳朵受到新穎新奇的聲響刺激 (學生們反應很愛)
也有學生增長了表演慾,他們甚至很關注其他人有效率改錯方法或背譜技巧。
一直以來我跟隨學習鋼琴教學法的老老師,當然他對歐洲音樂教育是推崇的
例如奧地利的音樂教育是政府買單,學生自行課後選擇喜愛的樂器來學習
因此在歐美學音樂學樂器是非常普及,所以平均文化水平稍高我們一些…。
Maggie我一開始和他學習教學法至今,他灌輸我教鋼琴也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的人格,
這點在教學上不分國情不分背景資源,老師對學生的影嚮力畢竟還是有一定成份在
所以多和學生討論(音樂或技術或學習困雖處)對教學都是師生有益的。
Maggie老師想表達的是時代變了,教琴和學琴必需以學生個體為出發點,
當老師的人如果有清楚信念在執行,學生們自然會跟隨上來。
最近潛沉較少上部落格寫文章的日子,我的腦袋依舊運轉得更忙更有目標
很希望2018年我這票學生們也持續用心學琴,學到有用的東西(挫折和練習困難
之處是一定會有,就看自己時間規劃和投注心力的差別)
這陣子不再收新生之後,有明顯把手上學生素質拉近(拉高了…希望)
就先祝福大家2018年學琴開心了 ,我們就明年見了!!
==================================================================
PS : 所有新生可能到明年3月看情況再安排,已確定明年不收5-8歲初級鋼琴學生
(這是因為個人體力考量,先在這裏讓大家知道)
老師依自己的步調來做事比較自在,所以部落格留言也會慢慢回覆給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