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3442_296947917407155_7319975426538862984_n   (今日特別帶了我自己的鋼琴譜去簽名留念)

 

2017/4/21 這一晚令我太感動了

吉爾特伯格 鋼琴演奏會

BORIS GILTBURG PIANO RECITAL

就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這場盛會觀眾三度起立鼓掌長達3分鐘

鋼琴家也三度上台謝幕,帶來了三首安可曲

我真的好開心好感動。

吉爾特伯格  BORIS GILTBURG 

他是我的偶像啊

一位用靈魂在演奏中與作曲家對話的鋼琴家 

 (這是當時Maggie在自己筆記本寫下的字句)

而這話語,我在他的琴聲裏聽見了

當年我準備鋼琴演奏文憑的音樂會時

最喜歡聆聽的貝多芬演奏版本就是他的

大家,一生中一定要去感覺一次這樣的心靈(視覺)洗禮

去年BORIS GILTBURG也曾經來到台灣台北

當時在台北有大師課開放旁聽,由台灣鋼琴家葉綠娜老師發文分享來申請旁聽

去年沒趕上親炙大師風采的我

今年,終於等到了。

也許在台灣還沒有太多人認識這位鋼琴家 (從今天的座位席而感覺到)

但是在他發光發熱之前,我已經很關注他的演出有一段時間

BORIS GILTBURG 所彈奏的拉赫曼尼諾夫令我難忘 !!

明年若有機會再來,希望大家來欣賞這麼用心傳達音樂的鋼琴家的演奏

吉爾特伯格將自己的身體靈魂沉浸在每一個音符裏

(他的每次演出在我心裏是呈現這樣的形象) 

今晚在2樓(其實就是1樓的位置)15排15號開始這排位置挺好的

我看著 BORIS GILTBURG 的側面神情和飛舞的十指

這樣的好視野讓我心情整個更加享受音樂會了

他有幾個特別的手勢令我熟悉,也印象深刻 

除了鋼琴家陳必先 老師,BORIS GILTBURG 成為我的最愛之二

總之,今晚是超乎完美與期待的音樂會

聽眾水準之高也是一絕啊 。

演出者 :   鋼琴/吉爾特伯格

音樂會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 

升C小調前奏曲,作品3之2 

10首前奏曲,作品23 

13首前奏曲,作品32 

音樂會安可曲 :

Scriabin – Etude Op. 2 No. 1 in C-sharp minor

Prokofiev – "Suggestion diabolique", Op. 4 No. 4 

Schumann – No. 14 from Davidsbündlertänze, Op. 6

鋼琴家背景,及當代李斯特美譽之由來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sobWfDDQ3Sba3Ipohliog

 

18033169_296948100740470_2736660904365601875_n 

 

17991919_296948047407142_7285614006731088054_n 

 

==============================================================================================

以下文章全部轉貼自蘋果即時 (每日動一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421/1102811/

以色列鋼琴家吉爾特伯格(Boris Giltburg),周五(2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全本24首《前奏曲》,周三(19日)接受《蘋果》訪問,除了談到他對音樂表演的理念,也分享他對語言、翻譯,以及藝術的想法。吉爾特伯格於1984年出生於俄國莫斯科,爾後與家人搬到以色列;5歲開始與自己母親學習鋼琴,爾後師事以色列鋼琴大師瓦迪(Arie Vardi)。他在2002年獲得西班牙帕洛瑪奧賽亞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最高獎)、2011年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Arthutr Rubinstein International Piano Master Competition)第二名、最佳古典協奏曲獎,並在2013年贏得伊莉莎白女王大賽(Koningin Elisabethwedstrijd)首獎。他受訪時表示,母親是他最誠實的評論家,永遠願意告訴他需要進步的地方;而他從1995年開始到2010年,則是跟瓦迪學習,對他來說,他的音樂基因都來自瓦迪。他回想瓦迪對他的教導,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是表演不能有所保留,以及不能沉溺在自己的成就。他也認為,表演時不能用保護自己、節省力氣的方法彈奏,而是要擺上所有的氣力。在他的經驗,反而越是付出,得到的回饋也越大。而對於自己演奏的音樂,必須永遠要以批判的耳朵聆聽、改進,而不能自滿。吉爾特伯格在家說俄語、在以色列受教育使用的是希伯來文,在學校學習了英語和法語作為第一與第二外語;爾後他接觸德文藝術歌曲、非常喜愛,因此就繼續學習了德語。而他每年都會到中南美洲演出,後來也學習了西班牙語。能夠閱讀這麼多語言,吉爾特伯格的另外一個嗜好是翻譯,以英文翻譯了不少希伯來文的詩歌。他認為翻譯與音樂詮釋之間有類似之處,包括需要作出當下最好的選擇,把自己認知的意念傳達給觀眾或讀者。但是音樂更加抽象、而且無法重來,牽涉到更多的決定過程,包括速度、重音、線條,但到了演出時又可能再次改變,像是一個沒有止盡的追尋。除了文字上的翻譯,吉爾特伯格也把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的《第8號弦樂四重奏》,改編成鋼琴獨奏的版本。吉爾特伯格此曲與蕭士塔高維契《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2號鋼琴協奏曲》的錄音與在今年1月13日發行,獲得法國「金音叉獎」(Diapason d'Or)。吉爾特伯格相當熱愛向觀眾介紹音樂,除了不定期替英國廣播公司(BBC)寫文章,也參與美國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的短片計畫,透過影片介紹古典音樂。而這次他為台灣觀眾在一場音樂會,帶來拉赫曼尼諾夫24首《前奏曲》。他提到拉赫曼尼諾夫並不是有計畫的用所有24個大小調創作《前奏曲》,而是在20年之中寫作不同的作品,最後完成全集,但是又相互呼應,是認識拉赫曼尼諾夫一生絕佳的窗口。(蘇立/台北報導)

更多精采的《每日動一句》,請點這裡

http://www.appledaily.com.tw/animation/topics/141

影片中、英文對照字幕如下:

表演時你永遠不能有所保留
you can never hold back in a performance
你永遠不能這樣演奏
you can never play in a way
會保護自己
that protects you
或是用的力道讓你
or strength that lets you
明天再演奏另外一場
play another performance tomorrow
你必須要付出一切
you must give everything
每一個晚上
every single night
後來我發現
and later I found out that
你付出越多
the more you do
你得到的回饋越多
the more you get back
全力以赴的演奏更有收穫
it's much more rewarding to play full out永遠不要讓你耽溺自己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self-indulgent
永遠要聽自己的音樂直覺
always listen to your musical intuition
並且自我檢查
and check yourself
所以對我來說這是
so for me it's
檢查就是去聽錄音
checking is this recording listening
每天去聽我所做出來的
on a daily basis to what I do
不要讓自己
not to allow yourself to
愛上自己所為
become in love with what you do
永遠要質疑
to always question how
你所演奏的
what you are playing
跟樂譜的關係為何
stands in relation to the score
某種程度那是終極的真理
which is the ultimate truth in a way
所以就是這個樂譜
so the score
還有樂譜的精神
and this spirit of the score
或是你相信在樂譜後有的東西
or what you believe Is behind the score在音樂來講
with music
即使我演奏
even if I play something
我昨天覺得很滿意
which I was happy with yesterday
他完全無法保證
it in no way guarantees that
我隔天可以做得一樣
I can do the same thing today
因為
because
你如果想
if you think
一場演出
a piece of performance
是一連串的選擇
Is a series of choices
就音樂來說
with music
有好多不同的選擇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choices
我們每個小節都在做選擇
we make choices In every single bar
無意識的 其中有些有意識
subconsciously, some of them consciously
你決定這是新的速度
where you decide this is the new tempo
這是運音的方法
this is the articulation
這是方向性
this is the direction
幾乎像是水
almost like water
不斷在流動
which is in flux all the time
而你可能會得到一些模式的組合
and you might get a combination of patterns
你會想說
which you say
「啊,這個聽起來很正確」
“ah, this rings true”
但是它突然間
but then, it immediately….
水流又繼續
the flow continues這幾乎是探索的旅程
this is almost a journey of exploration
探索這個
of this
又說到
again
這個某種樂譜後面的東西
this is something which is behind the score
有時候很快
sometimes it's quick
有時候需要好幾年
sometimes it takes years
有時候你覺得你找到了
sometimes you think you've found it
然後你覺得還不算有
and then you realize that you haven't quite
這很精彩
this is fascinating
很棒
it's great
是很棒的事情
it's a great th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ano 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